首頁 |
|
北方電子研究院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兵器技能帶頭人 賈廣杰:這些年一路走來 |
||
|
||
站在明亮整潔的廠房里,看著這些現(xiàn)代化的設備,不由得想起了我這些年開過的設備。剛進到工廠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那是一個下午,第一次邁進工廠的大門,給我的印象是昏暗的廠房、凌亂的現(xiàn)場、濃重的機油味,總之是臟亂差,心中頓時有了一種凄涼感,難道自己要一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下班后回家和父親說了不想進工廠,想換一個地方,但老人的思想認為學的是銑工就要去工廠,最終將我定位到了工廠。 廠里給自己指派了師傅李志剛,很快師傅的熱情將我的不良情緒驅(qū)趕的無影無蹤,同時看到師傅的精湛技藝自己也幻想有一天能像師傅那樣自如的操控機床,加工出復雜的零件。學徒期間跟師傅開的是萬能工具銑-8130,開始一段時間是看師傅干活,師傅邊干邊講解,有時定好位讓自己搖一下,在刻度盤上用紅藍鉛筆畫好線,其中尤其要注意反向間隙。慢慢的操作的這臺設備開始得心應手,而其他的8130卻總感覺不如這臺,每天下班將機床臺面清理干凈,每周周六下午要給機床絲杠、導軌加油,臺面抹油,將機床保養(yǎng)一次,與這臺設備的感情越來越深。 很快半年的學徒期結(jié)束了,組里給自己分了一臺8126,這臺設備比較老舊,每次反間隙時刻度要多搖過去大半圈才行,但這并沒有減少我的興奮,畢竟一個才參加工作半年的人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臺設備。每天加完班都要將設備擦干凈,同樣每周進行精心的保養(yǎng),我對這臺設備的操作可以說是爐火純青,這在以后竟然導致我犯了一次重大的錯誤。在2003年參加普通銑床的技能比賽中,使用的設備是8126B,考前熟悉設備時知道該設備與8126的唯一區(qū)別是X方向搖一圈進給是4mm,而8126搖一圈是6mm,而我在考試打升率時習慣性的將一圈認為是6mm,結(jié)果等到發(fā)現(xiàn)問題時時間已經(jīng)不夠用了。 在干了一年以后,廠里剛進回半年的8140工具銑交給我操作,這臺設備行程更大,操作起來更方便,特別適合板類零件的裝夾加工。當時廠里對設備的管理非常嚴格,我曾因為對這臺設備維護保養(yǎng)得好得到過10元錢的獎勵,同樣也因為同事用我的設備在臺面上銑了一個刀印而寫過檢查被罰了5元錢。 到1994年底我又被調(diào)到了德國銑上,在當時這是廠里最好的設備,用現(xiàn)在的術(shù)語講這是一臺九軸設備,鏜、銑、插等功能齊全。在這臺設備上于國慶帶著我鏜孔、磨鏜刀,耦合環(huán)上近百個孔要一個一個的鏜出來,不允許出現(xiàn)一個超差。在這臺設備上我完成了許多高難度的零件加工。記得當時在加工一個高難度鑄件時,車間還專門派了李金枝師傅一直跟在旁邊。 1996年廠里開始引進數(shù)控設備,我走上了原來的數(shù)控銑XK5040,因為原來沒有一點數(shù)控知識,所以當時的壓力很大。天天抱著說明書從操作開始到程序的編制,一個按鍵一個按鍵的試,一個指令一個指令的摸索,終于在這臺設備上可以加工零件了。在此期間,自己學習了數(shù)控編程、數(shù)控原理等知識,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1997年開始操作AIC-150,在這臺設備上張小民編程,我和于國慶進行操作。在此期間操作技能得到于國慶的幫助提高很快,編程則跟著張小民學到了很多知識,學會了宏程序編程,知道了還有CAM軟件編程。在這臺設備上加工了大型零件。這臺設備是廠里的寶貝,平時得到了我們的精心呵護,現(xiàn)在還記得當時閑下來后張小民趴在操作面板前用棉紗精心擦拭每一個按鍵,我和于國慶則將刀庫上的每一把刀卸下,給刀庫每一個鏈輪清洗、加油的情景。 2001年開始操作我所最新引進的高速加工中心,這臺36000轉(zhuǎn)的機床在還沒到所就有人說有多危險,萬一刀具打斷就會像子彈一樣飛出來,所以剛開始就挺擔心。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高速加工的切削參數(shù),裝調(diào)設備的人員在試切時采用一般的加工方法試切零件,而采用快進給,當時就將一把刀粘刀粘死。后來就用一般的切削參數(shù)將驗收試件加工完。在正式開始加工以后,逐步摸索高速加工參數(shù),終于使這一新加工理念得到應用,并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效果,加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這臺設備跟隨我的時間最長,是我覺著人機工程做的最好的一臺設備,我在操作這臺設備時已經(jīng)做到了可以不用看著操作面板進行操作,加工中雖然也有斷刀發(fā)生,當然也沒有出現(xiàn)傳說中的刀具像子彈一樣飛出來的場景。 一直到2012年我又操作更高轉(zhuǎn)速的DMG高速加工中心,2015年操作我所的第一臺五軸加工中心。 隨著我操作設備的變化可以看出,變得是設備不斷更新升級、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的不斷發(fā)展和壯大,不變的永遠是人民兵工精神。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的發(fā)展史也是“人民兵工精神”的詮釋和寫照,是對把“一切獻給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精神的生動實踐,作為一名兵工人就是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繼續(xù)發(fā)揚奉獻拼搏精神,保證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基業(yè)長青。 |
||
關閉窗口 |
| ||
| ||
| ||
|